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中不斷成長、發展、壯大。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專責機關,在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中承擔重要職責,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保障,必須牢牢把握人民性這一本質屬性,在監督全過程更好站穩人民立場。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人民的政黨,一切理論和實踐都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馬克思看來,要想使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服務人民,一切公職人員必須“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工作”。公權力來自人民,實現對公權力監督全覆蓋,讓權力受到制約、不被濫用,目的是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豆伯a黨宣言》中寫道:“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边@種代表絕大多數人利益的鮮明的人民性,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以往一切政治派別、政治集團的根本區別。
堅持人民至上,是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底氣。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為指導建立起來的,一經成立就高度重視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共產黨人始終面對并作答的重大時代課題。在延安時期,面對黃炎培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歷史周期率的歷史之問,毛澤東給出了第一個答案,就是“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給出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開辟了黨的自我革命新境界。這兩個答案目標一致、內在統一,從內外兩個方面展現出我們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初心使命。
權力來自人民,就必須接受人民監督。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自我革命、接受人民監督,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監督作為規范權力運行的重要方式,其核心在于對權力的治理,沒有監督的權力就會異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監督制度融入黨和國家治理體系,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構建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機制。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依規依法行使就能造福人民,若是沒有行之有效的監督,就難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使監督常在、形成常態,才能確保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從這個角度來講,監督的出發點就是為人民利益服務的。
紀檢監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也是人心工作。紀檢監察機關是管黨治黨的政治機關,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自覺把工作置于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之下。講政治是具體的,離不開具體抓手,要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這一突破口強化監督,把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融入執紀執法全過程。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抓起?!比鎻膰乐吸h的對象,是各級黨組織、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其行使權力效果如何、工作作風是否扎實,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換一個角度理解,從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入手,讓監督執紀執法有了具體“發力點”,能更有效發現懲治違紀違法問題,體現了政治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讓群眾在正風肅紀反腐中有更多獲得感。對于群眾反映強烈的人和事,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到“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要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對頂風違紀行為露頭就打、從嚴查處;對不尊重規律、不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隨意決策、盲目決策、違規決策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行為,要找準癥結、精準糾治;聚焦教育醫療、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堅決查處群眾身邊的“蠅貪蟻腐”;嚴厲懲治群眾痛恨的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推進“打傘破網”常態化機制化,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真正讓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
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緊扣人民性這一本質屬性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做到執紀執法為民、糾風治亂為民,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堅決糾正,推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問題,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的政治根基。